您现在的位置:厦门湖里天伦医院 > 内分泌不调> 痛经>

怎么正确认识痛经方法

  西医

 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,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,甚至痛及腰骶。每随月经周期而发,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、冷汗淋漓、手足厥冷,甚至昏厥,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。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,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,故又称功能性痛经,多见于青春期少女、未婚及已婚未育者。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。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。本病属妇科临床的常见病,据有关调查表明,痛经的发病率为33.19%。

  中医

  痛经,祖国医学亦称“痛经”又名“月水来腹痛”、“经行腹痛”、“经期腹痛”、“经痛”等。本病最早记载于汉·张仲景《金匮要略方论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》“带下,经水不利,少腹满痛…… ”。至隋《诸病源候论·妇人杂病诸候·月水来腹痛候》对本病的病因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。书中曰:“妇人月水来腹痛者,由劳伤气血、以致体虚,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,损伤冲任之脉。”明·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·经期腹痛》指出:“经行腹痛,证有虚实……实者多痛于未行之前,经通而痛自减;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,血去而痛未止,或血去而痛益甚,大都可揉可按为虚,拒按拒揉为实。”可见周期性小腹疼痛虽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,祖国医学往往通过其疼痛发作的时间、性质、部位及疼痛的程度进行辨证治疗。

  女性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有轻微腹疼、下坠等不适,这是正常现象。但若这些不适明显变重,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而需要治疗,则称为痛经。这是一种临床症状, 而不是独立的疾病,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。

 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:原发性于初潮后即开始,多为功能性,以未婚未育年轻女性多见;继发性则在行经一段时间后方出现,多为器质性,常见原因有子宫内膜异位、盆腔炎,或戴避孕环引起。

  痛经多在行经数小时后,或在经前1-2天开始,经期加重,可为腹绞痛、胀痛、坠痛,疼痛剧烈时有恶心、呕吐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发冷,甚至虚脱等症状。几乎每月发作的痛经使许多女性对行经有一种恐惧感,更加重了痛经的发作,以致产生恶性循环。

  [治法]:

  调气血,活血化瘀,益肝肾

  当归15 黄芪20 川芎10 桃仁12 丹参12 台乌12 熟地15 女贞子15

  菟丝子15 延胡索12 白术15 木香9 云苓15 炒白芍12 川断12 高良姜6